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Cider conCIDERation

在英國待了一陣子的朋友間一到了晚上,常常爆出的話題不外乎就是
「晚上好無聊喔」
「怎麼店這麼早就關了」
「沒事情可以做」
「好想去夜市喔」
偉大的倫敦城一到了晚上七八點,商店全都關得差不多了,街上來去匆匆的行人不是趕著回家,就是到酒吧裡去。酒吧是他們唯一的入夜娛樂,再重複一次,是「唯一」的娛樂。英國的酒與酒吧文化已經興盛到了我無法理解的地步。英國小酒吧數量多、也非常容易親近。跟三五好友一起進去酒吧,點了酒坐下來廢話好多句,就像是打開電視一樣簡單。


不管任何大城小鎮酒吧永遠是入夜以後人聲最鼎沸的場所,大夥兒人捧一杯啤酒在有些有著詭異店名的酒吧(像是船錨與老鼠(Anchor and Mouse)或是駱駝與大蔥(Camel and Leek))裡或外圍成小圈圈開講,等喝完了這一杯,再往下一家酒吧進攻。對英國人來說,在酒吧喝酒不單單只是一種夜間娛樂、交際場合,是他們的生活。他們似乎把酒與酒吧融入他們的人生當中,無酒不歡,無吧不爽。為什麼有的人要在中午十分就把自己灌醉、為什麼到了下午就有人直驅酒吧頂著寒風在店外頭飲酒、為什麼非得要喝完這一家再到下一家以及下下(下下下)一家續攤買醉,這些問題問英國人,他們自己也沒有答案,酒與酒吧對他們來說不是一種癮症,是血液流竄的因子;如果拿台灣的來對比,酒與酒吧對於英國人,就像是醬油與小吃攤販對於台灣人的關係一樣。


我自己對酒精飲料興趣不大,打從心裡覺得任何酒都不好喝,還會矛盾地成天嚷嚷好想大醉一場,但是此次來英國在幾次的酒吧應酬(!?)經驗裡認識了西打酒,一喝就愛上。台灣人聽到西打(Cider)幾乎百分之百會想到從小到大黃標瓶的蘋果氣泡飲料(我腦海已經浮現電視廣告的gingle了),但是真正的西打酒指的是蘋果酒,比起啤酒或是香檳等同樣屬於發泡酒,多了一分香甜的滋味。身邊朋友們如果不喝西打酒也正是因為它口味偏甜,但是對於「愛呷甜」的台灣人來說,真是對準了我脾胃,而且廠商還開發了梨子西打(pear cider),比起蘋果西打滋味更甜口,果香比較溫潤。一般來說,不論是蘋果西打酒還是梨子西打的酒精濃度跟普通啤酒差不多,但是因為特別容易入口,很容易飲用過量而喝醉。


我想到夏天的時候每天晚上桌邊擺一瓶梨子西打,一邊看電影一邊暢飲;突然想起松田聖子一首隱藏的名曲小麦色のマーメイド (小麥色的人魚)裡的歌詞:涼しげなデッキ チェアー ひとくちの林檎酒(坐在涼爽的海灘椅上 啜飲一口香甜的蘋果酒),就覺得那真是一個人最大的奢侈了。


現在我走過英國酒吧,暗暗對著滿屋子的酒痴感到可悲,但是一轉念想到他們捧著的金黃色玉液可能是那香甜的西打酒,我好像又可以原諒他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