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Have My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
在我很小的時候,聖誕節的印象是從十一月左右在班上流傳的伊甸愛心卡片登記單中建立的。那時候班上會傳閱著一本型錄,被各式各樣紅紅綠綠的卡片填滿,當在訂購單寫下姓名、卡片型號與數量時,好像就跟聖誕節結緣,之後卡片在十二月送來,班上的同學又將這些型錄上的卡片寫下最簡單,卻不知所措的祝福語「聖誕快樂」,像是交換日記一般,這些卡片在教室裡大風吹換過一遍。那些五顏六色的筆跡與圖案交織成了童年的聖誕記憶,等到長大後,我的聖誕節感覺依舊模糊,聖誕節像是被政治宣傳下的一個極樂時分,那些音樂與聖誕裝飾呈現本質上的虛空,特別是在台灣或日本這些地方,聖誕節像是被硬拖出來表演的童星,充滿娛樂性卻隱藏不成熟的怨懟。
我一點也不反聖誕節,那些聖誕故事、歌曲跟電影所要表達的聖誕溫馨與團圓氣氛感染力其實很強。只是真正到了聖誕季節,戶外的紅紅綠綠總是伴隨著標價除了購買禮物與等待禮物,聖誕節還留下多少溫暖的意義?
來倫敦以後,每到了十一月,街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燈飾與裝置,在夜晚寒涼的溫度與行人呼出的熱氣醞釀之下,聖誕節的氣息顯得正當與合理化多了。沒有家人在這裡,沒有情人可以陪伴的時候,我也想著該怎麼給自己一個開心的聖誕節。人總是怕寂寞的,在這時候還是想回歸體制,從虛擬的氣氛下尋求一點認同感。
到底聖誕節只是一年當中的幾天的暈眩與高潮,不管有沒有人陪伴,時間肯定會流逝,日子終究會過去。兩年前我第一次跟喜歡的人一起過聖誕節,我做了烤雞大餐、準備了交換禮物遊戲等他下班,等到吃了晚餐、換了禮物之後,我們又窩在沙發上看電影,做著跟以往沒什麼兩樣的事。原來聖誕節對我,充其量也只能是這樣。
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
Afrer Sunrise, Before Sunset

即使已經去了好幾次Greenwich的Royal Observatory好幾次了,我還是搞不懂日光節約時間。來到英國以後,每年有兩次的撥時針的機會,五月的時候把時間撥「快」一個小時,十月的時候撥「慢」一個小時。夏令時間的意義是要人早睡早起,充分利用高緯度國家夏季時分的長時間日照,達到節約能源、大家身體健康的效果。夏令時間的意義在夏季調整時間之後其實很難感受到它的實質意義。你每天都知道太陽很早出來、很晚下山;起床的時候有時候已經豔陽高照,晚上八、九點的時候天還是亮得不得了,除了對我們愛吃的台灣人心中總有一些疙瘩:明明六、七點該吃晚飯的時間卻沒有「晚」的感覺造成用餐時間的心態失調外,夏日時分對我來說就是有太陽的時間很長,可以好好利用日照時間,至於時間多一個小時、晚一個小時,嚴格來說在當下根本不會在意。
好景只會維持六個月。 到了夏末,天黑時間從十點慢慢往前到八、九點,十月底的時候就要恢復一般時制,在十月底最後一個星期日把時間撥慢一個小時,當下可能覺得多了一個小時的睡眠,但是之後六個月是恐怖的黑暗時期。冬天的日照時間慢慢縮短,時間卻往後拖延了一個小時,本來該是十一月的時候,本來(未調整時間前)該是五、六點下山的傍晚時分,變成了四、五點,簡單來說,天黑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到了十二月、一月,每天太陽下山的時間是三點多左右,配合寒冷的天氣,整個歐洲都呈現一個陰鬱的氛圍。
在高緯度國家,時間與日照變成是一種生活的元素,給人歡欣或是給人壓力;也許英國人早就習慣了,我卻老在冬天倒數光照。我在冬天的倫敦午後的黑暗中總感到有不可思議的詭異感,像是來到了陰陽魔界,每每思忖著現在這個時間在夏日應該是晚一個小時(好讓自己不要那麼驚惶),然後想著在台灣的當下應該會是怎樣的光照風景,我想我永遠搞不懂夏令時間,也很難去調適這撥動時針與日照長短帶來的落差與應該調適的解脫。你看,又快天黑了......。
我的室友Yenchu是個天生的夜貓族,她在冬天的時候常常在天亮前入睡,在天黑後起床,幾乎看不到冬日裡最珍貴的陽光,我真希望她每天心情都很好。
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Decoding Postcode
尹真寄來的丹麥版「Little Fish」DVD旁附了一張明信片。那張明信片寫得很有她的個人風格:文字簡短、有她看起來有點稚氣的筆跡、而且大概用了三枝不同的筆來描繪,我想也知道她的筆常常沒墨水,同一個筆畫有重複刻鑿的痕跡。她在信息裡問我,她永遠不懂英國的郵遞區號是怎麼回事,她說她記憶中曾經寫過多次類似的字母與數字的組合,不懂這樣的排列究竟有什麼功能,卻都能殊途同歸,把信件正確地交寄到收件人手上(如果Royal Mail不罷工的話)。
英國的交通系統(特指倫敦區域)跟郵遞區號堪稱是我覺得英國的兩大奇觀,交通擇日再提,郵遞區號系統的便利程度真是讓我不禁肅然起敬。 如果想在google map上找英國地圖位置,只要鍵入六至七碼英文字母與數字,幾乎就能準確定位。英國的郵遞區號分兩組號碼,第一組是表示大範圍區域,包含城市與區內含區塊。比如E代表倫敦東區,E14代表倫敦東區的CanaryWharf/Isle of Dogs/Poplar部分;E15代表倫敦東區的Startford部分等,後面三個由字母數字交錯而成的編號則更細部瞄準這個區域內的某一建築群或單一建築。
這真是人類史上偉大的發明啊。比較起其他國家多以數字排列組合而成的郵遞區號,存在的意義僅止於郵差,英國的郵遞區號的第一組一看就讓人知道大概這個地方在哪裡了。我想到台灣的郵遞區號從本來的三碼(代表鄉鎮市區)到五碼(多那兩碼也不知道是怎麼分區)後來又改回三碼,最近又提倡五碼郵遞區號(但是後兩碼又換了),這種朝令夕改的擾民措施,真是讓人無法對郵遞區號產生認同感。英國的郵遞區號代表的不只是一組號碼、一個位置,也是一個地域與人的連結;我知道了你的區號,也就能想像、理解與感覺你居住的環境,有時候我是這樣先去認識一個人的。
我常仗恃自己優異的方向感,老開玩笑說如果找不到工作,最適合去當郵差。我想會會很願意在英國送信,每天在那幾碼 字母數字中逡巡,應該是挺有意思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