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Have My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
在我很小的時候,聖誕節的印象是從十一月左右在班上流傳的伊甸愛心卡片登記單中建立的。那時候班上會傳閱著一本型錄,被各式各樣紅紅綠綠的卡片填滿,當在訂購單寫下姓名、卡片型號與數量時,好像就跟聖誕節結緣,之後卡片在十二月送來,班上的同學又將這些型錄上的卡片寫下最簡單,卻不知所措的祝福語「聖誕快樂」,像是交換日記一般,這些卡片在教室裡大風吹換過一遍。那些五顏六色的筆跡與圖案交織成了童年的聖誕記憶,等到長大後,我的聖誕節感覺依舊模糊,聖誕節像是被政治宣傳下的一個極樂時分,那些音樂與聖誕裝飾呈現本質上的虛空,特別是在台灣或日本這些地方,聖誕節像是被硬拖出來表演的童星,充滿娛樂性卻隱藏不成熟的怨懟。
我一點也不反聖誕節,那些聖誕故事、歌曲跟電影所要表達的聖誕溫馨與團圓氣氛感染力其實很強。只是真正到了聖誕季節,戶外的紅紅綠綠總是伴隨著標價除了購買禮物與等待禮物,聖誕節還留下多少溫暖的意義?
來倫敦以後,每到了十一月,街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燈飾與裝置,在夜晚寒涼的溫度與行人呼出的熱氣醞釀之下,聖誕節的氣息顯得正當與合理化多了。沒有家人在這裡,沒有情人可以陪伴的時候,我也想著該怎麼給自己一個開心的聖誕節。人總是怕寂寞的,在這時候還是想回歸體制,從虛擬的氣氛下尋求一點認同感。
到底聖誕節只是一年當中的幾天的暈眩與高潮,不管有沒有人陪伴,時間肯定會流逝,日子終究會過去。兩年前我第一次跟喜歡的人一起過聖誕節,我做了烤雞大餐、準備了交換禮物遊戲等他下班,等到吃了晚餐、換了禮物之後,我們又窩在沙發上看電影,做著跟以往沒什麼兩樣的事。原來聖誕節對我,充其量也只能是這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